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不了一年,这家公司将彻底改变网上支付…

2017-08-07 蓝翼 蓝翼说

8 月 4 日,人行支付结算司发布文件,要求各家银行和支付机构在 2017 年 10 月 15 日前,完成接入平台和业务迁移的相关准备工作,自 2018 年 6 月 30 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帐户的的网络支付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这条文件,意味着持续十年的第三方支付乱战可能终将结束


而各位读者想必更关心的是:这次迁移对用户的实际使用会有什么影响


因此,今天的文章,我们便来说说网联。这家“含着金钥匙”成立的公司将对我们的网上支付产生多大的变化?



网联的创立之路



在几年前,便有传闻:人行对于目前各家支付机构“分头接入银行”的模式不满。因为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但难以监管,还破坏了线下支付固有的分润模式


  • 线下支付:手续费的分润,发卡行 7 成,收单行 2 成,银联 1 成


  • 线上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跟银行通过“画饼”和“放钱”的方式,商讨一个固定的费率;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商户收取另一个支付费率,中间的差值全部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


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便会相当不公平。比如一家支付机构在每家银行的资金存留有十位数,那么它和另外一家每天交易金额几百万的支付机构的费率竞争,便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基本“统治”了国内的在线支付之后,将眼光转向了线下,用“扫码支付”抢夺银联线下支付的市场。而且目前扫码支付的费率远低于线下,因此许多商户开始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收款;银联的压力便越来越大。


在前些年,银联原本的愿望是:银联统一接入银行,然后第三方支付统一接银联;但这种支付方式在收单价格上比起银行直连模式有着较大的差距,以及部分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不会信任银联系统的承压能力,因此这种方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仅有一些支付公司会用这种方式来扩充自己对于银行数量的支持。


而大家口中的“网联”,其全名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由支付清算协会发起设立。在网联设立初期,曾经流传过它将由支付宝和财付通主导,但由于其他支付机构的担忧,最后这个方案并未通过。


在多次延期之后,网联终于在 2017 年 3 月 31 日上线试运行。


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网联的最终上线时间终于尘埃落定



网联,究竟是谁家的?



虽然网联和银联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联”字,但这两家公司并没有血缘关系。从最近披露的网联第一期股东出资表中,可以看出主力是国家队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固然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参与了筹建,但出资比例并不高,仅有 1.55%。另外,各家银行均参股了银联,但却均不在网联中参股


网联的单一最大股东,是人行清算中心,然后外管局等各家国家机构都有出资,总共占据了网联 37% 的股权。而支付宝和财付通则并列第三大股东,再接下来是京东等第三方支付机构。


从股东架构中可以推测:人行并不愿意看到银联“一家独大”,因此选择将线上收单清算和线下收单清算的权利分离至两家机构、但网联又不是一家清算组织,因此如果未来 Visa、MasterCard、Amex 等卡组织在国内发卡,那么这些信用卡也存在接入网联的可行性。是否能实现国内银行卡在线上交易的“统一”?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值得探究。


下面这张表,是网联第一期的股东出资明细表。有朋友点评:这张表代表了各家支付公司的“含X量”,颇为贴切。




网联将带来什么变化?



无论是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还是用户,网联的入场,将带来一场非常“彻底”的变化。


 
颠覆第三方支付收单体系


首先,网联将“颠覆”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收单体系,加剧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竞争


“颠覆”的关键点,包括价格、接入难度、风控……


我们先来说说接入难度:每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和银行进行对接的时候,基本上都需要通过专线。每家银行的对接基本都需要 1 - 2 个月时间,加上协议三个月下不来。因此一般支付公司能覆盖的渠道只包括主流银行 —— 国有、股份制和大型城商行。但在网联统一接入之后,各家支付公司只需要统一接入网联即可接入网联所涵盖的各家银行,各家支付公司的支付接入难度瞬间降低了许多


其次是价格,鉴于各家主流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是网联的股东,那么对于每一位股东,网联的定价应当“同享最惠国待遇”。估计这个价格依然会高于目前大型支付公司拿到的价格,毕竟要保护银联的利益,因此各家支付公司统一接入网联之后,很可能会让“收单价格战”告一段落。第三方支付机构再也难以利用价格差“碾压”银联的线下支付


最后是风控,目前各家公司的风控“各自作战”,如果发生盗刷案件,那么每家支付公司都会被“薅”一遍;而在统一接入网联之后,如果网联的风控系统能统一拦截此类交易,那么对于降低客户的损失,会有一些较为正面的影响。


 
对用户的的影响


网联将在迁移过程中,对用户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因很简单:在支付通道的迁移过程中,用户需要对银行卡进行重新绑定 ——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用户重新输入交易密码、短信验证码乃至有效期、 CVV2 ;鉴于每家银行对于验证要素的不统一,以及 ADSS 规定中明文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保存有效期及 CVV2 ,因此这个过程对于每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一个“神坑”


然后,虽然网联采用“三地六中心”的分布式架构,起步容量每秒钟处理交易 1200 笔,目标容量每秒处理 12 万笔,但在 2016 年的双十一,支付宝的峰值处理流量便已达到 12万笔/秒,如果网联在今年就需要承担双十一支付宝的一半流量,那么这个技术挑战还是相当大的,一旦出现问题,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全面接入网联必将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导致全面延期。


最后,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代表着你在第三方支付的行为数据将统一纳入人行监管;和最近的“境外消费1000元人民币将触发数据上报”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银联的冲击


网联的上线,还将对银联的业务产生严重冲击


在网联出现之前,银联这位“亲儿子”拥有国内唯一的人民币清算资格,加上近年来国内支付行业飞速发展,让银联可以“躺着收钱”。但网联的出现,却让银联腹背受敌


银联一直在研究无卡支付技术,让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技术来进行无卡支付。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 App Store 、银联钱包乃至于 Apple Pay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银联的本意,是希望将这个技术作为无卡网上支付的标准,从而“一统”国内的线上清算市场


但网联的出现,打破了银联的梦想。在支付司 209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帐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办理”,彻底堵死了银联无卡支付的路。


虽然网络上有文章称:接入银联支付便不算“银行直连模式”,以及线下扫码支付(被扫)不算“网络支付业务”,但如果在“涉及银行帐户”层面规定,便完全堵死了这个方式。


目前各家支付机构的 POS 纷纷开始搭载扫码支付功能,银联的线下支付便如蓝翼在曾经的文章中预测的那样,“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因此,银联开始用各种方式“自救”,比如推广由银联钱包和银行 App 做载体的二维码支付,以及和 Apple Pay 等手机支付进行联合推广;再加上最近北京银联和京东联合发布的白条闪付,使用虚拟银行卡的方式,巧妙的将线上支付转回到线下


纵观银联的各种创新,其本质都在于:让支付更多的通过银联通道进行。固然这件事情极为艰难,但它是一件“不做就会死”的关键任务。



总结


支付,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


无论是在盗贼和保卫者之间,或是在各家卡组织之间,乃至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都有无声的硝烟在不断蔓延。


在网联上线之前,各家支付机构会更努力的争夺用户,因此在接下来一年中,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拉用户促销,比如说:支付宝和微信最近线下扫码支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机构加入战团


而硝烟退去之后,一切将回归平静。


欢迎各位读者留言,分享你对网联的真知灼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